与元宇宙(Metaverse)相比,我一直更喜欢Web3的这个称呼。为什么呢?元宇宙这三个字给人一种太强的“神经感”,想想这句话,今天我在xxx元宇宙认识一个xxx,是不是总觉得哪里不太对。但是Web3的感觉就是更舒服一些。那Web3到底是个什么样子?现在没人能说清楚。我不是魔术师也没法预知未来。但是我还是试图从技术基础的角度是来聊一聊Web的历史,现在和未来。
The history of Web
一切人类社会形式的变化,有依赖技术基础的革新。在三体中,三体人通过锁死技术的发展,来锁死人类发展。Web的诞生,发展和演进同样也是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。1989 Tim Berners-Lee和Robert_Cailliau共同发明了Web,使用HTML语言来描述Web页面,使用HTTP来访问Web页面, 使用URL来定位Web页面。世界进入Web1.0的时代。
Web1.0
Web1.0是静态网页的时代,这些页面由后台服务生成。这些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,人人都可以访问到。自此信息和内容传播的效率大大提升,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下降。例如这篇文章也是发布在我的blog上,我的blog使用了Jekyll这个工具,这个工具可以方便的生成静态网站并发布在互联网上,让人人都可以看到它。
Web1.0时代,内容更多是由机构或者有能力的技术极客发布,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setup一个个人站点还是有难度的。对于大众来说,Web1.0更多是读取内容。所以如果要选一个词来描述Web1.0时代,那就是Read。
Web2.0
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演进,特别是Ajax技术,动态网页技术,Javascript技术的发展。Web页面从简单的静态页面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,越来越多的交互在Web页面中呈现,Web进入2.0时代。Web2.0时代人们不再是简单的读数据,人们也可以任意的写入数据,例如在fabebook上发布一个自己的动态,在Ins上分享一张照片。由此人们就可以不仅仅是获取信息,并且可以方便的发布信息。互联网的内容变得无比丰富起来,也同时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式。Web2.0从Read进化到Read,Write。起源iPhone的移动互联网也是Web2.0这个浪潮的一部分,因为不论从技术还是形式上依旧是Web2.0的延续和扩展。我们现在依旧在Web2.0的时代中。
现在看Web2.0的时代已经足够完备了,人们似乎可以在互联网上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,那么这是否就是互联网的完美大厦已经达成,未来只是些修修补补呢? Web2.0时代有没有那几朵乌云呢?我认为还是有那么几朵“乌云”的?
所有权“乌云”: 数据是属于谁的?
数据归属权到底是谁的?是创作者的还是所有这些平台的?你在Facebook上的post,在通讯工具里的聊天记录,在instgram上的照片,在ticktok里的视频,所有权属于谁?这些所有权又是由谁来保证的。
围墙“乌云”?
互联网诞生之初,精髓是开放的,任何资源都可以用hyperlink的方式链接起来,可是发展到现在,Web已经发展成为几个巨人公司的内部花园。围墙高高建起,尤其国内更是这样。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有感受,也就不展开了。
用户?客户?平台?
Web时代之前商业关系是相对简单的。公司生产产品或者服务,客户对产品或者服务用钱买单。Web2.0以后的商业关系就变得有些复杂了,例如与滴滴或者Uber来说,滴滴司机和滴滴公司是什么关系?滴滴司机可以说是滴滴网络上的核心因素,但是他们很少或者基本和滴滴公司没有什么关系。这种商业关系是否有问题?
以上就是我认为Web发展到2.0时代以来几个未解决的问题。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?我觉得这些问题应该是要Web3.0来回答和解决的问题。
Web3.0
我认为Web3.0的底层技术是Blockchain,Web3.0的开端为Bitcoin。有些人认为Bitcoin并不是Web3.0,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。Bitcoin带来的基于密码学的身份和权益认证方法,第一个开放的全球网络。以太坊的出现更是在Blockchain中开启了一个完备的计算平台。为什么说区块链技术是Web3.0的基础呢?
Blockchain的非对称加密体系为自主身份,数据自主提供了解决方案。在Blockchain网络中,所有的资产都锁定在地址上,只有对应的私钥可以解锁这个地址的资产,所以只要用户保存好自己的私钥,那么所有的数据,资产都有自己掌握。
Blockchain是一个开放的网络,任何人都可以接入都这个网络中,网络不属于任何一方。
Blockchain的技术特别是智能合约的技术,为新的商业关系提供可能性。
如果要用一个词来的描述Web3.0,那么我理解是Own。用户可以真正的拥有他的数据,他的资产。
Web1.0 - Read
Web2.0 - Read,Write
Web3.0 - Read,Write,Own
未来是否已来?拭目以待。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